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儿斜视与弱视

近视了究竟要不要配眼镜?省眼科医院专家权威解答!

时间:2018-09-17 供稿:视光学科

作者介绍

479.jpg

贾  丁

山西省眼科医院视光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2000年至2003年在温州医学院师从我国著名眼视光专家瞿佳教授攻读硕士学位。擅长利用综合验光仪、角膜地形及像差分析系统开展规范的医学验光和视功能检测,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双非球面RGP、散光RGP,圆锥专用RGP,角膜塑性镜,色盲和美容片,压贴球镜及三棱镜,高端渐变多焦镜技术,解决了诸多外伤后或术后不规则散光、高度屈光不正、圆锥角膜、高度屈光参差等疑难复杂屈光问题。现为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协会会员、亚太角膜塑形镜学会会员。

3.gif

在医院的门诊都会遇到许多视力低下的儿童来就诊,经过眼睛的检查和散瞳验光后几乎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近视,而且不乏学龄前期的幼儿班小朋友,也就是说目前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逐年提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480.jpg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孩子近视呢?

引起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01  遗传基因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近视约65%是由遗传决定的,35%是由环境所决定。研究表明父母为高度近视时,其子女发病率在98%以上;当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为近视基因携带者,其子女可能有50%是近视;当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正常,其子女发病率约为10%-15%;而父母都视力正常,其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机会是1% 。

02  环境因素

是指非遗传的、后天的可引起近视发生的一些因素。现在孩子们面临的学业竞争压力很重,包括学龄前孩子,家长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从小认字、读书、弹钢琴,再加上过早接触电子设备,手机、Ipad不离手,近距离用眼过多,眼负荷过重,导致生理性远视提前透支,近视提前到来。

03  照明条件

现代装修普遍使用LED灯照明,其实最适合孩子读写的照明是全光谱暖色调无频闪光源,比如室外的自然太阳光,光线以柔和不刺眼为宜。目前市面上售卖的“护眼灯”很多也是LED灯,未必护眼。最新开发的模拟自然光灯具因无频闪,减蓝光、色温饱满而得到了技术部门的权威认证

04  用眼习惯

有的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躺着、趴着看书,读书写字时书本离眼睛过近,走路或在动态的车厢内看书,用眼时间过长等都会造成近视过早发生。

05  身体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不良,体质较差,身体患有某种疾病,均可成为发生近视的诱发因素。

06  饮食因素

眼球在生长发育期间,膳食结构不合理或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可诱发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如过多的食用糖。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营养缺乏或偏食都可使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以及维生素A、VB2、VB1的缺乏也是形成近视的诱发因素。

4.gif

481.jpg

二、近视了究竟要不要配眼镜?


一些家长在孩子确诊了近视之后觉得戴眼镜会越戴越深,就不给孩子配镜。过个一年半载近视又加深了,不知所措。那么近视了究竟要不要配镜,不配镜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根据近视模糊像理论,确诊了真性近视后,大于七十五度就应该配镜了,否则长期的模糊像可能会促进近视增长,同时影响孩子观察外界事物,看黑板,进而影响学习和判断能力、反应能力。而且随着孩子身高的增长,眼轴也在同步发育,并不是因为带上眼镜近视变深,而是本身眼轴和度数有一个自然增长。

另有一些家长觉得近视了,无非就是戴个眼镜,大了做个手术就行了。近视不是病,没有什么危害,电视、手机照看,用眼习惯丝毫不注意。其实,近视如果发展到高度近视,存在很多的危害,比如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萎缩、周边视网膜病变、黄斑劈裂、黄斑裂孔,甚至会引发失明。另外很多高度近视者不能报考军事、航空、美术、公安、某些医学、运动等专业,使职业选择收到限制。也不能做剧烈运动,生活和锻炼受到影响。到那时只能是后悔当初没有好好保护眼睛,悔之晚矣!

5.gif

那面对很多孩子家长焦虑的眼神,我们感到近视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未来我们的孩子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将来国家可能招不到合格的士兵,飞行员,国家安全也受到威胁。预计到2050年,全球近视将高达47亿。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

481.jpg

三、那我们如何对近视眼进行防控呢?


据统计,由于近视导致的眼盲,已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而居第三位。对近视也必须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防止其无限制地发展。所以,无论从学生自身,还是家长方面以及教育部门,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01  尽量减少连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以及掌握正确的用眼姿势

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如看书、玩手机等,是诱发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减少近距离工作,尤其减少连续的近距离工作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而言,每近距离工作40分钟,最好休息远眺10分钟。当然 ,如果能到户外活动10分钟或远眺那是最好不过了。近距离用眼时,不正确的姿势(如趴在桌上、头很低)同样是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建议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在30cm以上,避免用眼疲劳,上课做作业时要经常眨巴眼睛,感到眼疲劳时,应用闭目半分钟,但不要揉眼睛,这样对预防近视有一定的帮助。

02  要有良好用眼环境

孩子的读写环境也很重要,光线要充足,灯光做好从左边射过来,同时,不要再晃动的过程中看书或者手机,比如在公交车上或者走路时。

03  保障孩子要有尽量的室外活动


权威研究结果显示,建议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可降低近视患病率。按照目前中国学生的教育环境,也许连续2小时不太现实,但间断累积的2小时同样有效。

04  营养要均衡

注意饮食营养,不要偏食挑食,不要过多吃糖。多吃一些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羊肝、猪肝、鸡蛋、牛奶、胡萝卜、蔬菜等。可以多食用高粗纤维、高胶原蛋白等食物,“因为这会影响眼球壁的韧性,甜食和细粮会转化成淀粉,使得眼球变软,眼轴容易被拉长从而影响视力。

05  定期检查视力

定期到专业机构检查视力,观察近视度数的变化,根据度数变化调整眼镜,经常清洗眼镜,镜框变形时要及时调较镜架,以保持视线通过光学中心。

6.gif

除了以上注意点之外,很多家长也看到街面上有很多按摩、理疗、针灸、吃中药包括训练等形形色色的视力康复机构,声称能治疗近视,但往往事与愿违,有的花了上万元,视力在初期似乎有一行两行的提升,但几个月之后到医院来查度数非但没降反而增高了。其实这些方式方法对假性近视、视疲劳或许有缓解的效果,真正要控制近视还要依靠科学,让数据说话。那么,目前在近视防控方面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哪些呢?

对于尚没有近视的孩子首选增加户外活动,减少看近的时间。其优点是无副作用,费用低。缺点是对已经近视的儿童,作用有限。

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可以选择角膜塑形镜,它是一种特殊设计的角膜接触镜。通过改变角膜形态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近年来,许多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证实角膜塑形对儿童近视进展有明确的、有效的控制作用。不过,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有较严格的适应症和指南,有条件的家长应带孩子到有资质的验配机构接收检查和验配。而且这项治疗价格比较昂贵,操作相对复杂,需要长期随访,以避免角膜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研究显示低浓度的阿托品眼液对控制近视发展也有效,但此药还没有完成国内的临床试验,还没有应用于临床。在新加坡、台湾已经投入临床使用。

  总之,需要我们和家长、孩子、社会高度重视、齐心合力,科学应对,才能打好近视防控这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