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思想阵地|《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节选五)

时间:2024-11-27 供稿:宣传科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好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0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这是因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我们必须认识到,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需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点。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给予更高期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高度重视打基础、强基层工作。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边远地区等地方的基层卫生与健康领域是薄弱环节。很多地方基层人才普遍缺失,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不高。要加大吸引人才到基层工作的力度,增加基层卫生与健康机构能力建设,不仅要有效吸引人才,而且要让人才留得住。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人才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基层卫生与健康水平。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党全国一定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更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决胜全面建成健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9-40页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二〇三〇”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03页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重点工作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34页





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2024年7月15日),《求是》杂志202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