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sykyy@163.com
0351-8286990
sxsykyyhfbgs@163.com
0351-8286766
ykyyjjjc@126.com
第八期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前段对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是有效的,但疫情仍有发展。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疫区要把救治患者作为第一任务,努力减少死亡病例,同时做好流行病学观察、研究,严格控制传染源。要加大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措施的普及落实,增强人民群众自觉防护意识,加快疫苗研发,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全社会科学防治水平。要加强对活禽和禽类产品检测,组织好生产、加工、保管、运输、供应工作,确保市场供应,确保居民食用安全卫生食品。
——对做好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批示(2013年4月17日)
重视重大疾病防控。这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一环。要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对艾滋病、结核病、乙肝、血吸虫病等传统流行重大疾病,要坚持因病施策、各个击破,巩固当前防控成果,不断降低疫情流行水平;对鼠疫、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急性传染病,要强化动物源头治理,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减少人群发病可能;对慢性病,要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加强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是全球麻风控制的终极目标。这次大会以“未竟事业——终止传播,预防残疾,促进融合”为主题,对促进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世界麻风防治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仍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克难攻关。中国将加大投入力度和保障措施,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麻风学进步和创新,促进消灭麻风目标早日在中国实现,为全球消灭麻风作出贡献。
——《致第十九届国际麻风大会的贺信》(2016年9月17日),《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93页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发生后,我多次作出指示,要求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020年2月5日、2月14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1页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我讲过,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要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要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
——《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020年2月5日、2月14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2页
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我们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这次疫情防控,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对医药费个人负担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补助,有些地方还对异地就医患者实行先收治、费用财政兜底等政策,保证了患者不因费用问题而延误救治。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动形成制度性成果。要健全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并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要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有针对性免除医保支付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要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020年2月5日、2月14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3-54页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2月2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44页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防治瘟疫的医疗著作和方法。《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十八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这些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部署,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2020年3月2日),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230页
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这些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2020年3月2日),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233页
要从顶层设计上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充实中央、省、市、县四级公共卫生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履职尽责能力。要改善城乡公共卫生环境,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医院感染病科、生物实验室等的规划建设,做好敏感医疗和实验数据管理。要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提高群众公共卫生素养。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2020年4月10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