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巡礼 >专家巡礼

专家巡礼●眼眶眼肿瘤科副主任郑大文

时间:2018-10-12 供稿:宣传科
修医德  律己心

门外楼道里熙攘的声音逐渐安静下来了,在眼科昏暗的门诊检查室里,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带着父亲般的温和感,坐在诊室的电脑前认真的查看着今天所有患者就诊后的情况。待最后一位患者离开,他依然示意还需要在这里多坐一会儿。他略带抱歉的笑笑:“有3个病人去做检查了,还没有看结果,再等他们一会儿。”他总是这样用心地想着每一位患者。

他,就是郑大文,眼眶与眼肿瘤科副主任,一直从事眼眶病、眼肿瘤专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三十年来,他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一位患者。


心之所向道且长


  1989年,郑大文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系毕业后选择到山西省眼科医院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谈起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出自书香门第,教育之家的他,从小就受父母的熏陶,打小就对教师和医生有敬仰和钦佩之情,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所以高考时就毫不犹豫的报考了山西医科大学。谈不上什么理想,只是心向往之,希望自己做了医生以后,也可以像父母一样帮助他人,受人尊敬。

  从事眼科工作后并没有想当初的那么轻松,从当初接触时的不确定到现在的游刃有余,郑大文每天都在努力提高着自己。随着工作的深入,他发现眼眶科的大夫身兼大任,“我们科大部分是眼肿瘤和眶壁爆裂型骨折的病人,诊断对他们来讲,就像生死状,患者的一哭一笑全在这诊断结果之中,你可以清楚的察觉到,病人做完检查把结果递到你手上时那焦灼的眼神,诊断结果就是他们全部的希望,一方面希望发现问题,及早治疗;另一方面,希望一切都是虚惊一场。因此,我们必须严谨、准确、迅速的进行诊断。”郑大文意味深长地说道。

  医生不仅要深知药饵可以为刀刃、有悬壶济世之心外,还需要有高深的学识和谨慎的诊治为依托。于是在1992年,仅仅工作3年的郑大文选择去广州中山眼科中心研修。系统的学习了医学影像技术。“正是这段学习,让我对日后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得心应手了。”郑大文笑着说。他顿了顿,继续说:“我其实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只想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个称职的大夫,在医学专业的造诣上更进一步,认真看病和做手术,对自己负责,对患者负责。”穿过裂隙灯的光线,郑大文憨态可掬的脸上透着认真。





医到深处父母心

  

  从医30多年,郑大文特别能体会并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有时遇到他们不理解、不理智时,他总是能耐心的进行讲解、劝说,对接触的每一位患者都认真负责,一天忙碌下来无论多辛苦他都要查看完就诊病人和新住院病人的资料才离开。“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准确的诊断结果或治疗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帮助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这是郑大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这么多年工作的准则。

  在门诊看病时,经常会遇到因为相互打架导致眶壁爆裂型骨折来就诊的患者,双方都在场,总是希望大夫的诊断可以对自己有利一些。看到打伤严重的患者,郑大文就会声张正义,替患者说话。也有少部分假装被打伤的患者是讹诈对方的,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后,郑大文也从不手软。在诊室等候看病时,双方还会互相纠缠,推卸责任。郑大文每一次都公平公正的做出诊断,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甚至还会开导双方,调解矛盾,还有一些人在诊室就解决纠纷,握手言和了。

  郑大文以精确的诊断、熟练的操作、良好的口碑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近年来,经由他完成的各类手术总量达10000余例。




早诊早治强意识

  

  在眼眶与眼肿瘤科里,郑大文接诊过一些婴幼儿,甚至是新生儿。有一次,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半岁的孩子来就诊,孩子经常哭闹,眼睛也不看东西,需要检查视力,结果郑大文让去做CT检查,需要患儿麻醉配合检查。年轻妈妈怀疑大夫乱开检查,而且担心麻醉的副反应大,坚决不做。郑大文好说歹说解释了有半个小时,家属才不情愿的把检查做了,结果回来果然不出郑大文所料,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年轻妈妈吓傻了,这时才感到内疚,连声说“对不起!”郑大文面露难色地说:“家属只是知道我让患儿做检查没有错,其实她并不知道,我给她挽救的是时间,是孩子的生命啊!”

  视网膜母细胞瘤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神经上皮,常见于婴幼儿群体,有先天性及遗传倾向,发病早期无典型症状,不容易发现,单眼发病常见。当肿块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可见瞳孔呈黄光放射,表现为白瞳症;晚期可继发青光眼,或导致视神经受累,眼球突出,但是预后很差。研究者提倡早期采用CT检查,其检出率较高,及时做眼内容物剜除手术,才能防止疾病扩散,保住性命。在国外会进行新生儿早期筛查,容易发现此类疾病,因此我们也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呼吁新生儿及早进行视功能的筛查和诊断。“有时看着好好的孩子去做带有辐射的CT检查,看着好好的孩子去做眼内容物摘除的手术,内心实在不忍,很多家长都不理解,甚至是埋怨,但为了孩子的健康和生命,我们依然会努力做下去,把早防早治的理念普及下去。”郑大文强调到,目光中充满了医者特有的坚定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