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巡礼 >专家巡礼

专家巡礼●医务科副主任袁志刚

时间:2018-10-10 供稿:宣传科
为眼病患者打开心灵窗户


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是我一辈子最不后悔的选择,尤其眼科医生,是可以为患者带来光明的使者,我愿以心为灯,明亮更多的眼睛。” 

这些年,他出国留学、读硕士、读博士,下乡扶贫、开展眼病流调、赴新疆开展医疗援助……虽吃了不少苦,但凭着对眼科的满腔热爱和对眼疾患者的感同深受,在眼科临床工作中无私奉献,为广大眼底病患者解决病痛,带来光明。     

他就是山西省眼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兼日间医疗中心负责人袁志刚。




“成为一名医生,我很自豪”


2006年9月,袁志刚前往英国留学攻读硕士学位。2009年,他考取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在外学习的这些年,袁志刚努力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让自己在医疗技术方面不断进步。

作为一名视网膜玻璃体病专家,他在每次手术中都力求完美,让自己做到最好。在遇到有的患者拿着一厚摞病历,一直从头到尾一项一项地问个水落石出时,他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最通俗、最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患者听得明明白白。听过他的解释后,很多患者会竖起大拇指,是为他的专业,也为他的态度点赞。

袁志刚对工作总是很细心,每天都会进行两次查房。除了早晨的查房,下班时他会再对病人检查一次,这样他才能放下心来。

“人生一世,有谁不希望看见光明,拥有光明,生活在光明里?我这辈子,感觉最幸运的事,就是成为了一名能够给别人带来光明的眼科医生。”已经作了20多年眼科医生的袁志刚如是说。



下乡扶贫、开展流行病调查

2008年,袁志刚下乡扶贫,出门诊,做手术……但他从不觉得累和苦。他说“我喜欢农村,农民们很质朴,他们的生活让我感动。”在下乡期间,袁志刚支援了太谷、交城、平遥、灵丘等多个地区的白内障手术临床工作,先后治愈了200多位患者。

袁志刚谈起自己的那段下乡经历时说:“这还不算真正的下乡,真正的下乡是去河北邯郸进行流行病调查的那一次。”那时,袁志刚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一次偶然机会,他得以前往邯郸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调查,历时整整8个月。

那段时间,袁志刚身兼数职——司机、统计员、招募组副组长……每天早上5点,一行人便乘坐着破旧的救护车赶到村口与村干部汇合,然后一起去对村民进行视力、眼压检查。每天,他们都要将所有参与筛查的村民的相关检查做完,结束的时间都会很晚。

他说当时每天都是这样的重复,但收获却很大。在这次流行病学调查中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



倾情援疆,提升当地眼科水平

2015年9月7日,袁志刚千里迢迢去往新疆建设兵团六师医院执行援疆任务,被任命为当地医院眼科主任。



到医院的第二天,他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袁志刚发现,由于病人多、设备简陋、人手紧张,眼病患者做完检查后,往往要在家等一两个月才能轮上做手术。当时,六师医院每天的眼病手术量不超过2例。为了使眼病患者能够做眼底手术,他建议医院引进了一台超乳玻切一体机。大大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和数量,使每天的眼病手术量提高到6 例。

工作中,他还发现一些上了年纪的白内障患者几乎到了失明的境地,这种病人只有光感,手术后视力仍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为攻克这一难题,他带领全科开展了“人工晶体内固定术”,为很多将要失明的人带来了福音。

当地的眼科医生马利说:“袁主任医生才来了6个月,就做了70多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还手把手地教我做了15例白内障摘除术;举办了8次学术讲座,开展15次疑难病例大讨论;还向兵团申报了‘角膜缘切口折叠型人工晶体状缝线固定术在晶体状后囊膜破裂中’的课题研究项目,真是了不起呀!我要好好向他学习。”



“日间医疗中心” 破解患者住院难题

为缓解床位紧张、患者“住院难”的突出问题,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落实国家和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医院决定建立独立的“日间医疗中心”。作为中心负责人,袁志刚查阅资料,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率领相关人员前往北京、上海、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取经。2017年9月,山西省眼科医院“日间医疗中心”正式启用,这也是山西的首家眼科日间医疗中心。

日间手术将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后观察从住院转移到了日间医疗中心,将术后康复转移到了家庭中完成,使原本需要经过几天甚至几周的就诊过程,变成了当天手术、当天出院,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在院时间和来院次数。

中心的成立,有效缓解了住院手术患者“一床难求”的局面,缩短了诊疗周期,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白内障科患者等待住院时间由原来的1个月左右缩短至1~2天,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2016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对山西省眼科医院日间手术开展情况进行考察,给予高度评价,并将我院纳入“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后又被遴选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日间手术试点医院。

据袁志刚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政策的完善,老百姓医疗需求呈井喷式增长,病源量大,但床位有限,致使每个医生手上都积压了大量等待住院手术的患者。许多患者由于没有病床,就只能回家等待。特别是外地的患者,就只好住在外面旅社等床位,加大了患者的就医成本……患者如果住院,住院天数最少在3天至5天以上,这就相当于每天为医院节省了床位,有效缓解了床位不足的问题,使医院的资源利用率更高。”




做客黄河电视台“专家来了”

《告别沙眼盲 关注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