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巡礼 >专家巡礼

专家巡礼●玻璃体视网膜病 II 科主任高晓虹

时间:2018-09-28 供稿:宣传科
高晓虹:无怨无悔的光明使者



跪着为患者做手术的医生成“网红”


2017年11月28日,网络和自媒体被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穿绿色手术服的医生,跪着为患者做手术。网友们纷纷点赞称:这才是最美姿势。

“被网红”的主人公,是山西省眼科医院视网膜科高晓虹主任——一个大病未愈,却又奔波在门诊、手术台上的医者。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关注,她说:“我没有觉得自己那样做有多了不起,作为医生,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从1985年毕业进入山西省眼科医院,11000多个日日夜夜,高晓虹说:“这辈子,就医生了!”从2015年到今天经历了两次大手术后,她又站在了为患者守护光明的手术台上。她说:“穿着白大褂,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病人。”所以,才有了那张“最美姿势”的照片。而记者也是在见到高晓虹的时候才知道,手术那天,距她自己做胸椎手术,还不到三个月时间。

高晓虹很忙,忙到采访被一推再推。中午2时,记者终于见到了真实的天使,一个看上去很利落、听上去很严厉、仔细品味却很暖心的医者仁心。不到一个小时的采访,高主任不停地变换着姿势,或坐或站,每一个姿势都不会超过十分钟。她说,因为手术的影响,大夫要求她最好卧床休息。但“坐不住”的高主任,早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看着她很自如地交替变换着交谈的姿势,我们心头总有股暖流,按捺不住。


苛刻的榜样带出了一帮精兵强将


当记者提及最近爆红的“最美姿势”,高晓虹很干脆地说:“不是我一个人会这样,我身边的每一个医护人员,我们科室的每一个大夫,都会在患者需要的时候,作出最利于他们的选择。”她坦言,看到很多人都说,这就是医者仁心、这就是高尚医德,“其实我觉得,真正的医德,不是表现在某一个最美的姿势,不是哪一次的临危受命,而是存在于我们医生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平凡的,才是真伟大。”

接受采访的间隙,不断有同科室的大夫来和高主任请教治疗方案,她会很自豪地向我们一一介绍——这个是科室的张喜梅副主任,技术、医品一流;这是袁志刚主任,一个月60多台手术,每天的工作时间基本上都在10个小时以上;这是王平大夫,也是管床大夫,住院病人除了在手术台上的时候,其他工作都需要他们亲力亲为,每天就没有晚8时之前回过家;这是刘峥大夫,也是科里的骨干力量,遇到危急重病例的时候,即使是半夜,也要立刻赶到医院进行手术;这是栗改云大夫,虽然做手术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每一场手术之后,她会比患者都着急,看到手术成功,常常会激动得一宿无眠……

但是从他们每一个可以被称作高晓虹“学生”的战友话语中,我们听到的几乎是同样的声音:如果面对的是生命与治疗方式的选择,高主任的答案永远只有唯一,那就是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马涛大夫告诉记者:“网上流传的那张照片,之所以高主任会选择跪着完成手术,是因为手术的需要。但这种姿势会把身体上所有的重量都放在腰椎和膝盖上。手术完毕后,高主任的双腿已经失去知觉,是靠旁边的助手和器械护士才把她搀扶起来……”

带病为病人治病,你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你把人的生命价值推得尊高无上……为这位好医生点赞吧!这是当时网友对“最美姿势”的评价,也说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



凶巴巴的主任有时候像妈妈一样温暖

高晓虹的严厉是出了名的。“在我这儿,一不允许推诿病人,二不允许偷懒。”看着眼前这个大病还未愈的强者,虽然能明显感觉到她的虚弱,但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们坚定地相信着这份执著。

 “眼睛,是容不得一点瑕疵的精细工作。我从来都对事不对人,但我的唯一标准就是:工作中坚决不允许出差错。”高晓虹很认真地说道,“每一个面对致盲压力的患者,都会有担心和忧虑。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尽善尽美做好自己的工作。其实,保住视力,就留下了活着的勇气,也就是留住了家,留住了尊严。”

23岁开始,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双双眼睛上的高晓虹说:“年轻的时候,我当时的主任带着我们年轻的大夫,也是这样,从早晨8点进手术室,一天6台手术,到晚上8点才走出手术室的大门。戴着手套啃馒头,就算是午饭了。我们的前辈都是这样一代代走过来的,没有人觉着这就是高尚。虽然累的时候,也会发牢骚,但是只要有病人等着,我们就会义无反顾地上台,尽可能治愈,缓解他们的痛苦。我这样做了,也要求跟着我的每一个接班人,都能这样高标准、严要求。”

只要是涉及工作,高晓虹几乎是不苟言笑。但是生活中,看着孩子们每天那么辛苦,却任劳任怨,她会时不时地给他们一个苹果、几块饼干,悄悄地握着他们的手,或者看似不经意的一个拥抱,却让孩子们瞬间有了妈妈般的暖心。

做了将近一辈子的医生了,记者问高主任,有没有什么遗憾?那个一直干脆利落的强者,突然沉默了,“如果要是可以选择,我不知道自己下辈子还会不会选择做医生。其实每一个大夫都和我一样,我们甚至拿不出十分之一的精力去照顾孩子、老人以及爱人,更不要说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哪怕一天……”高主任说,医生的孩子大多是“缺失家庭温暖”的小天使,“但是每一个医护人员背后,都有着强大的家庭作为后盾,才能让我们心无旁骛,专心做好一名救死扶伤的勇士。”

因为多年她在腰间绑着护腰板,却坚持高强度出门诊、做手术的工作节奏,高晓虹被评为2012年“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之一。回忆起那段往事,她记忆犹新。她说:“我现在都记得自己上台的发言,我说我拿的奖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代表了我们全山西所有一线医护人员的荣誉。”接着高主任笑着和我们透露了一个封存了多年的秘密:“其实当时我准备了三句话,因为上台一紧张,只说了第一句。还有两句话,也许今天说也不算晚。第二句话是,感谢所有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希望以后我们还能继续。第三句是,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任劳任怨地,做生命的守护者,为了全天下所有病患,都能重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