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主办的“山西省援疆前方信息”(2024年第44期)以《在边疆,做一名初心如磐的“追光者”》为题报道了我院援疆专家张蕴达在当地工作的情况。
张蕴达医生于2023年5月作为援疆干部人才前往新疆昌吉阜康市中医院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抵达受援医院后,她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全力以赴,发扬和传承援疆精神,把山西省眼科医院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新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提高当地眼科技术水平,为当地眼科患者带去福祉。

在边疆,做一名初心如磐的“追光者”
——记阜康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张蕴达
“我觉得人的眼睛就是星辰大海,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坚定的追光者更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山西援疆医生张蕴达用诗意的言语表达着她的援疆情怀。
2023年2月,阜康市中医院眼科成立,急需眼科领域专业医生。山西省眼科医院医生张蕴达响应号召,加入山西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开始了她的援疆生涯。 一罐蜂蜜,见证晋疆情深
“张主任,这是自家酿的蜂蜜,给你尝尝!你刚来新疆,气候怕不适应,这边干得很,一定要多喝水。”刚刚上岗不到一周的张蕴达,收到了来自新疆的第一份礼物。 进疆前,在张蕴达的印象里,新疆是吐鲁番诱人的葡萄,是天山皑皑的白雪,是唇齿留香的羊肉串…… 还没来得及感受大美新疆的种种美好,异常干燥的气候就给了张蕴达一个下马威。嘴唇开裂、鼻腔出血、难以入眠,甚至是严重的脱发。尽管强打精神,全力以赴,同事们还是看出了她的疲惫,于是便有了开头温暖的一幕。 张蕴达常常说,“在同事和援友们一波又一波温暖关怀下,嘴不干了,睡眠好了,工作劲头更大了,已经完全适应了援疆生活。我现在呀,不仅仅是一名援疆医生,更像是一名来自山西的新疆人。” 一罐蜂蜜的甜蜜,不仅见证着张蕴达和同事们的关心关爱,更见证着三晋大地和新疆阜康因为十四年对口援疆培育出的美好情谊。
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哈古丽,为了应征入伍,特地赴阜康中医院向援疆专家张蕴达咨询近视激光手术。 张蕴达耐心地为哈古丽讲了许多相关知识,并对她提出的疑问进行了逐一解释。经过检查,张蕴达发现哈古丽左眼视网膜有裂孔,特意叮嘱她近视手术前一定要先行修复视网膜裂孔,并及时复诊,以免造成视野缺损等不良后果。 一个月过去了,哈古丽没有再来复诊。张蕴达却一直惦记着这个维吾尔族姑娘,她害怕哈古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也害怕因为自己的提醒不到位而让这位正值芳华的大学生病变加重。 通过翻阅就诊信息,张主任终于拨通了哈古丽的电话。哈古丽惊讶之余,告诉张蕴达,军招笔试没有通过,所以暂时不考虑做近视手术,感觉裂孔没影响,就不处理了。 张蕴达主任听后,瞬间担心了起来,她耐心地向哈古丽讲道:“视网膜裂孔就像潜伏在眼睛里的炸弹,如果初期不处理,后期就容易发展成严重的视力问题,有可能会面临失明的危险。”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哈古丽终于意识到眼底疾病的危险性,并最终接受了裂孔封闭的激光处理。 对于张蕴达主任而言,这样的电话打了很多,而这些电话的背后则是一颗火红的医者仁心。
在阜康中医院眼科这个刚刚建起一年的小科室,面对设备不足、人员不够、技术偏弱的现状,张蕴达没有丝毫灰心和动摇,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践行着一名援疆人的使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疆专家要参与临床一线工作,但更重要的是把技术传授给阜康本地的医生,让本地医生掌握先进的技术,以服务更多的新疆患者。 在与受援单位医院眼科主任商议后,张蕴达对科室内的年轻医师进行了一帮一带教,成为了阜康中医院眼科的第一位援疆老师。“不仅要做好受援单位工作,还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受援地打造当地的专家队伍,这是我们每一位援疆人才的使命所在。”张蕴达说。 为了帮助年轻的医师快速成长,打造一个年轻的技术梯队,她在工作中详细示范讲解手术操作要点,如器械握持方法、支点、角度、眼内动作规范等。详细讲解眼科白内障手术理论知识,开展了《眼科解剖学基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荧光造影表现》《糖尿病应警惕视网膜病变》等专题讲座。 经过培训,现在受援医院医师已经能够初步掌握无缝线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并对眼科疾病的治疗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入疆一年来,张蕴达已经累计接诊患者上千名,开展疑难病例讨论10余次,科室内讲座与示教20余次,开展专业培训15次,并引进前置镜在眼底检查中的使用及小儿弱视检查2个项目。她常说,天山明月照我行,我是来自三晋大地的新疆人 ,更是阜康眼科的追光者。 张蕴达说到做到,正在祖国最需要的边疆,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山西援疆人的如磐初心。
(阜康分指 陈雅琴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