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眼科医院院长孙斌
孙斌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受家庭环境影响,1982年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西医科大学法医专业,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突出而留校,工作一段时间后调到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几个科室之间轮转。“我之所以最后会选择眼科,就是喜欢眼科的清净和精细。”孙斌说。
一次“光明扶贫”活动的遭遇,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当时他们到左权县进行义诊,一位患者来找看眼病。经了解得知,由于患有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从生下来就没有看见过父母的样子,20岁嫁人后更是没见过丈夫和孩子的模样。做完手术后,当50多岁的她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家人时当场就失声痛哭起来。后来不论是给学生讲课,还是学术报告,他常常提起这个案例。“我告诉我的学生,医生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荣耀。”孙斌说。
还有一点特别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不论在他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任眼科医生,还是在第三医院任职,还是在山西省眼科医院任院长,很多患者跟着他一路走来,几乎没有流失。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孙斌主动请缨参加抗震救灾,他所在的团队是山西第二批开赴四川的医疗队。
在四川省平武县的20多个日日夜夜,接诊、巡诊,每天都是这样的循环往复,到底最后接诊救治了多少病人,他没有记忆。
一天,孙斌带着医疗小分队去一个山村出诊,由于村子本身就偏僻,再加上地震的破坏,10公里的山路走了近4个小时。由于之前没有医疗队深入到这里,他们受到了老百姓热情的欢迎,很多人拿出了自家舍不得吃的腊肉,从土里刨出的野菜,做了一顿让他们至今仍难以忘怀的饭菜。“被人尊重的感觉特别好,即使在那种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大家依然互相帮助。”孙斌感慨地说。
在整个抗震救灾期间,他们有着严密的纪律,吃过的方便面袋,用过的医疗物绝不乱认,都放在了自己的背包里。
由于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孙斌被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一等功臣”。从那以后,还有不少患者专程从四川找来看病的患者,他都会尽力给予最大的帮助。
作为眼科医生的孙斌,“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诊断和学术研究在省内独占鳌头。同时他还担任山西省眼科医院院长,虽身兼多职,但每项工作他都做到了最好。
孙斌研究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在国内并不多见,其专业水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无论行政、门诊工作多忙碌,他每天都要去眼科学术网站了解一下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及时学习相关知识。正是凭着这份努力,2017年他的学术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Eye》。作为一名院长,孙斌说从医院管理中也学到了许多,如怎样掌握病人的心理,如何平衡协调医患关系等。
孙斌每次出门诊常常限号在20位左右。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每一位病人都解释清楚。“大夫可信了,把话说透了,病人才放心。”在平时的医疗工作中,他就是这么做的,只要门诊接诊过的病人几乎都会有他的电话号码,这样,遇到问题就都可以随时随地与他联系。
“对学生严厉负责,对病人热情认真,对学术严谨求真。”这是周围人对他的评价。
(原载《三晋都市报》有删改)
(黄河电视台”专家来了”授权发布,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