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山西省卫健委优秀党员石岩先进材料

时间:2021-10-29 供稿:宣传科
  石岩,山西省眼科医院防盲办公室主任,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山西省红十字系统先进工作者、山西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香港爱心基金会项目活动先进个人、全国复明流动手术车先进个人、山西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等。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30年来,以精湛的医术为眼病患者解除病痛深受患者爱戴。
  2002年至今16年一直奋战在我省防盲治盲第一线,深入偏远贫困山区,克服工作艰苦条件和家里生活的重重困难开展防盲扶贫手术,将党和政府防盲扶贫的政策和关爱以及光明和希望送到偏远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家中。
  16年来,无论细雨缠绵的初春,烈日炎炎的酷暑,铺满落叶的深秋,大雪纷飞的严冬,无数个周一的早晨,她都会带着行李和医疗器械,告别家人,奔赴我省贫困边远地区,为贫困白内障病人实施复明手术。做一名近30年的老党员,她每年下乡二百天,两千四百个日日夜夜,二十万里行程,一万多例手术病人,数字统计对于石岩来说已没有意义,她所在乎的是“做好眼前每一台手术,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她的复明扶贫足迹走遍三晋大地十一个地市。

  思想上,她积极要求进步,坚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患者当作亲人,在思想上尊重患者、在情感上贴近患者,密切保持着同患者的血肉联系。时刻不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注重自己的党性修养和个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荣辱观,时刻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意识。


汽笛声伴她入眠
  边远地区条件艰苦,石岩吃住在当地医院,住病房、吃食堂,和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同吃同住。有时候,医院就在铁轨边,睡眠不好的她整晚整晚,在汽笛声中时睡时醒,第二天仍然准时起床完成手术。
在高平手术时正值寒冬,下着大雪,住处很冷,没有暖气,盖着三层被子,但半夜仍被冻醒,全身瑟瑟发抖。自来水管和厕所都在外面的院子里,下雪结冰太滑,窗外漫天飞雪,犬声吠吠,她和女同事壮着胆,结伴互相搀扶着去上厕所。
  一次在河曲做手术,正值酷暑,当地医院没有空调,为保证无菌又不能开电扇,汗水顺着额头流到眼睛里,她连续做二十台手术,几近虚脱,手术衣被汗水浸透了,中间得喝糖盐水补充。好不容易坚持到手术结束,她却了解到一位患者家在偏远山区,往返极为不便,她不顾疲劳,喝完一杯淡盐水后决定加班手术。自己却在手术后因中暑打起了吊针。
  生活条件艰难,石岩可以克服,她最担心的是,手术室条件不过关,影响病人手术安全。一年七月,天气炎热,一大早,石岩就和同事们赶到山区的乡镇卫生院,却发现手术室墙壁上到处都是污渍,根本达不到手术室要求。

  她和同事们用洗洁精和消毒液一遍又一遍擦拭墙上的污渍,发现紫外线灯管密度不够,她立即去买,整整一个下午石岩没有休息,待收拾干净,已是晚上七点多。


常年带病工作
  常年下乡加班加点再平常不过,午饭常常拖到下午两三点吃,晚饭八九点吃更是常事。长期的饮食没有规律,时常更换下乡地点导致水土不服,再加上手术量大劳累过度,导致石岩体重从来没有超过一百斤,最近更是降到了八十多斤。
  一次,在大同做手术时,石岩因连续多日超量手术致劳累过度引起胸憋心慌,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心率高达每分钟100次,心肌严重缺血。心内科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可她服药后仍继续手术,一周完成白内障手术三百余例。为此,亚洲防盲基金会给山西省眼科医院发来表扬信,对石岩带病坚持工作并圆满完成一例先天性白内障、眼球震颤患者的高难度手术给予赞扬和肯定。可是从此,她却必须常年服药缓解心肌缺血。

  她在大寨做手术,因药物过敏,全身皮肤出现大片皮疹及红斑,手指关节处起了很多水疱,奇痒难忍。当地医院给她用抗过敏药治疗,可是因为这类药物服用后有嗜睡副作用。为了不影响手术,她忍着奇痒肿痛,坚持不服药。随着病情加重,手指关节处的水疱破溃渗液,一天连续十几台手术,每台手术换台时,石岩都需要更换手套,一脱一戴,水疱表皮随之撕下,伴着血水和钻心的疼痛。她坚持到圆满完成四十余台手术后,病倒了。


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
  2017年9月,石岩接诊了一位82岁高龄的复杂白内障患者,患者入院后的第二天,眼睛突然剧烈疼痛,并出现强烈呕吐并伴随剧烈头疼。石岩紧急请青光眼科角膜科专家进行了专业细致的会诊,会诊结果认为患者是因白内障过熟引起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眼压过高导致眼痛头痛及剧烈呕吐,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效果不佳,石岩看着患者痛苦的样子,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夜晚加班为患者进行了前房穿刺放液手术。
  术后患者的眼压降下来了,痛苦缓解了。但是8个小时后眼压再度升高。而此刻石岩的家属正在北京住院,准备手术,需要她去签字和陪侍。但在那时候看着病人的情况,她顾不了那么多,毅然带着患者走进手术室,为患者完成这台高难度的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下了手术台,她耐心给家属讲解了术后护理要点,才踏着茫茫夜色,匆匆赶往家人所住的医院。术后患者的眼压正常了,眼睛又看见了,不良身体状况也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患者家属在给医院的表扬信中这样写道:“石岩医生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用她‘悬壶济世心,妙手回春艺’让我们全家深受感动。目前我母亲恢复良好,在此对省眼科医院的石岩医生以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致谢!俗话说行为业,德为上。贵院有这样优秀医生,有如此良好的医德医风,贵院必将成为行业中的典范。”


爱,从这里到月亮
  这么多年,石岩曾经被大雪堵在隧道里,在没信号的大山里绕路,在没暖气的火车里饿到胃痛,但是她都走过来了。但是,除了医生之外,石岩有些的角色让她深感愧疚。
  从女儿六岁开始,石岩常年奔波在外,聚少离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很多次,女儿一个人在家煮方便面,自己学习,睡觉,上学,生病了,自己去药店买药,而她每次却都在下乡扶贫,只能在电话里询问孩子的病情。

  一年母亲节,女儿给她写了这样一封信:“……妈妈,你在每个星期一早晨准时与我告别,星期五才回来。我不满,怨恨、伤心时,你的眼睛中亮亮的东西终于掉了下来。我知道你很无奈。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中挂念对方。明天又是星期一了,你的行李和一堆医疗器械摆在门口。你又要去一个县城工作了,去履行白衣天使的职责。我还会每晚打电话给你……我想起你看到我送你康乃馨时欢喜如小孩子的神情。想起你的眼睛亮亮的时侯让我难过的样子。我推开门,对你说妈妈,明天一路顺风。我想我是长大了。我想我对你的爱,就像从这里到月亮,再从月亮回来。”


开展精准扶贫  拓宽防盲思路
  2014年,她担任山西省防盲办公室负责人。除要完成扶贫手术外,她还得协助省卫计委医政处多层面地在全省开展防盲工作。那一年她开展了全省防盲现状调研,参与起草了《山西省防盲规划》、撰写了《“复明六号”流动手术车汇报材料》,负责“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多次参与举办了全国和全省防盲工作会议,完成了基层医生的培训工作。她还积极加强宣传,把下乡过程中的见闻和感人故事写成文字见诸媒体,以很好地宣传我们医疗行业的典型事迹。她撰写的文稿荣获全国医院好新闻奖。
  2017年,为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深入贯彻十九大“健康中国”的战略,石岩同志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卫健委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起的“光明扶贫工程”项目,加班加点制定了我省光明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点医院遴选标准,并出色完成了200余所申报医院的遴选和审核工作,最终确定了75所定点医院。并协助省卫计委医政处组织全省“光明扶贫工程”培训会议,拟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方案,完成培训课件。作为省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主任,她对项目的开展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确保项目手术安全和质量,为打赢我省精准扶贫攻坚战竭尽全力。
  作为一名医生,她从来不放弃自己的门诊工作,没有下乡任务的时候,她就坚持专家门诊,有很多白内障或低视力的患者慕名而来,专门要挂她的号看病。她把自己的每一点时间都奉献给患者。
  石岩医生就是这样一位老党员,一位白衣天使,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温暖那些最需要温暖的人。在工作中用自己敬业的工作作风、专业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