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防盲治盲 >防盲政策

山西省“光明扶贫工程”工作方案

时间:2018-09-10 供稿:防盲办公室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实施“光明扶贫工程”,对山西省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2018年开始,对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核实核准的山西省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到2020年,实现对建档立卡白内障患者免费救治全覆盖,并建立长效机制。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救治台账。各市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扶贫部门,为符合救治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建立台账,进行动态追踪和销号式救治管理。 
  (二)开展医疗救治。 
  1.确定定点医院。山西省卫计委会同山西省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依照确保医疗安全质量、方便患者、管理规范、有利于基层眼科服务网络建设和眼健康事业长远发展的原则严格遴选,确定实施“光明扶贫工程”的定点医院。定点医院除设置眼科外,还应当设置麻醉科,并具有一定医疗应急抢救能力。定点医院的眼科应当具备开展白内障手术的设施、设备和医护人员。定点医院应当属于医保定点医院。 
  2.制定诊疗方案。山西省卫计委会同山西省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根据《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17年版)》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结合实际制定了符合当地诊疗服务能力、具体细化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并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品、耗材,严格控制医疗费用。 
  3.组织医疗救治。充分发动村医、计生专干、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卫生计生和扶贫队伍,做好救治对象的组织工作。要根据台账登记救治对象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其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各定点医院要合理设置医疗服务流程,为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白内障主刀医生为具有较高眼病诊疗水平、熟练掌握白内障手术技术的高年资眼科医师。 
  4.加强质量控制。强化定点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开展白内障手术质量控制,按照临床路径要求,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制订完善白内障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相关指标,组建我省白内障临床诊疗专家组(专家组名单同山西省防盲技术指导组),对定点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开展业务培训、质量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工作,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三)加强信息管理。定点医院及时填报白内障诊疗相关信息,各级卫生计生、扶贫部门要及时掌握救治动态,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向省防盲办进行情况通报。每月底前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报送救治信息。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白内障依然是我国盲的首位原因,对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医疗救治是推进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措施。我省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扶贫部门要高度重视,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按照健康扶贫的工作要求,实施好“光明扶贫工程”。 
  (二)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和要求,对各地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考评。国务院扶贫办牵头负责自付部分费用的筹集、管理、拨付工作。我省卫生计生、扶贫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并落实各部门责任,认真组织好救治工作。要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救治工作落实到位。 
  (三)细化方案,加强管理。我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扶贫部门,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 
  (四)整合资金,免费救治。充分发挥我省基本医保的保障作用。经医保报销之后的个人自付部分费用,由国务院扶贫办通过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社会扶贫网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金兜底解决,实现免费救治。 
  (五)监督考核,防控风险。卫生计生、扶贫等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医疗救治情况进行考核,对社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定点医院要制定风险防控与化解预案,对手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等意外情况及时妥善解决,报告并配合卫生计生、扶贫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六)广泛宣传,总结提高。积极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我省的新闻媒体、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光明扶贫工程”的有关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